赵丽宏散文
:赵丽宏青年散文家,1951年生,上海市崇明县人。1968年高中毕业后回故乡插队,当过木匠、乡邮员、教师、县机关工作人员。197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,并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。大学毕业后当过《萌芽》杂志编辑,后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。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,全国政协委员。现为上海作协副主席。出版有《珊瑚》《生命草》《心画》等三十多部诗集、散文集、报告文学集。作品曾数十次获奖,《诗魂》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。
赵丽宏:书是永远的朋友
按常理说,专业作家是以写作为生的。然而,先后著有散文、诗歌、报告文学等各种文学专著四十余部,作品曾数十次在国内外获各种文学大奖的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、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、当代著名散文家赵丽宏,却一直觉得对自己而言,“写作还是业余的”。他说:“要说我有什么专业,只有读书”。在新近出版的《赵丽宏读书随笔》一书的自序中,赵丽宏又一次表白“最大的实惠和快乐就是读书。”
出生于上海的赵丽宏,从猩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心情欣赏他行云流水般的音乐,怎么理解,都是美妙的精神漫游。”他行文至此,读者眼前映现的,是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方现代音乐叠映的一道彩虹。
流水行云,散文笔致。较之其它古典诗词鉴赏文章和著作,《玉屑集》最突出的文体特色就是清言娓娓,颇具个性,有如散文小品,令人读来兴味盎然。许多作者的同类性质的文字,常常缺乏个人色彩,行文多是公共语言,结构大同小异,读者从中可以得到知识的效益,却无从获致美感的享受,丽宏却将小型学术文章写成了小品美文,一举两得,读者得到的是:“美诗”与“美文”的双重美的陶冶,他们何乐而不读?“我喜欢芦苇。这是我家乡崇明岛上最多的植物,它们曾陪伴我度过青春岁月中那段苦涩时光。秋风中,大片盛开的芦花在晚风里起伏,在月光下涌动,红如血,白如霜,凄美,悲凉,是生命的歌”,这是赏析写芦苇之诗的《芦苇叹》一文中的片段;“三十多年前,我在太湖畔当学徒做木匠,吃过当地人用这种小鱼炖鸡蛋,味道无比鲜美,在饥贫交迫的日子里,这是一道无法忘怀的美食。我想,张翰当年怀念的鲈鱼应该是这样的美味吧”,这是写莼菜鲈鱼之诗《莼鲈之思》一文的结尾,鼎尝一脔,读者自会口舌生津了。
赵丽宏写“玉屑集”专栏已近两年,至今仍绵延不断。听说《玉屑集》的续集或云姊妹之篇将于明春问世,可一而可再,在莺飞草长的春天,让我们预约一个美的期待。